【视频】| 小鲜 别古·守艺:关志忠老先生与泥塑脸谱的半生缘-烹小鲜儿


*没错,标题中“小鲜”就是代表我自己创新尝试的作品的栏目名。

(配合视频食用更佳:“别古斋掠影”,时长1分54秒)

序言
第一次见别古斋和关志忠老先生是在2015年,我只是从街边路过,不经意向店内一瞥,看见老人坐在桌前,低头细细描着脸谱上的彩绘。当时一下子被那种专注所打动90后贱女孩,在店外拍下了这张照片。定下传统文化的选题之后,刚好想写写他的故事,于是有了这次正式的拜访。

(2015年11月,摄于店门外)

别古斋初探
从北海公园南门出来再往南,沿着北长街慢慢走,街边两侧绿树挡住午后强烈的阳光,在故宫西侧的红墙上自成一幅枝叶剪影。红墙对面是一排嵌进老北京民居中的小店,因为今年五月中旬首都的盛事,小店大多没有开门,只有玻璃窗透出的“北冰洋汽水3元”和游客遥遥相望。拥挤的五路公交来了又走,站牌下却始终聚着一群等车的人。
好在别古斋开着,和两年前比面积稍稍大了一些,上悬“别古斋”的木质招牌,窗格子里贴着六张形态各异的脸谱画像。走近后,关志忠老先生就在门前,白上衣灰色长裤和一双人字拖,手拿做好的面具泥胚站着,望向五路汽车站牌若有所思。我们说明来意之后,他仰头大笑一阵,边说“哎呀我有什么好采访的”,边乐呵呵地把我们带进了店里。
店内的陈设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简单是因为,店内“不过一人,两桌,一墙面具,一墙画而已”。而复杂,是因为一墙不同画幅的画像都是老先生不同时期的作品,一墙的脸谱面具形态各异,造型不同,有红脸长髯的关羽,也有封神榜的“甲乙木”黄脸周信。桌子上直线排列着各式各样泥塑脸谱的半成品,有的只描了眼睛,有的还未刷白。满室古色古香的陈设,营造出来了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梨园世界。
桌子角摆放一台小型音响勒马回片,放着关老先生喜欢的小号独奏曲合集,从《友谊地久天长》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音乐流淌在店内的各种陈设间,陈设间也流淌出他醉心于传统技艺的半生岁月。
“您这家店是什么时候开的呀?”
“83年吧,到现在也十几年,哎哟什么十几年,三十四年了。”
他停下手中做的事情又补上一句,“你们也算来得是时候。九月份这条街要拆迁,改成步行街吧,这家店到时候就不开了,我就在家里自己画画儿,也就这么过了。”

“你怎么还画这个呢”
1982年琅琅比价网,如今中国航天部门的前身,第七机械工业部(简称“七机部”)下属的一个工厂里传来件稀罕事,有个车工要放弃中央直属单位的相当优裕的待遇一门三父子,辞职回家画画儿、做泥人儿。单位不批准申请,他干脆一年之内没去上班,还是不明就里的单位每个月按时把工资给他送到家里。这个特立独行的车工,就是关志忠。
1965年左右,他通过地方工人培训进入七机部。当时的七机部还是军队编制,他的编制属于海军,每天早上吹号起床跑步,然后是一天加工机械零件的工作日常——非常稳定的工作,和一颗热爱艺术的不安分的心。
他从小喜欢京剧和画画,年轻的时候还跟着剧院唱过戏,《沙家浜》里的胡传魁胡司令,就曾是他扮演的角色之一。但工作后,画画儿只能在业余时间抽空进行。只有车间里搞宣传的时候,或者工会要搞什么活动,他可以被抽调过去帮忙。有段时期工会要画领导人的巨幅画像,他和另外的几个人一起,一画就是半个月,“搭上架子上去画,特好玩儿”。
画画虽然是乐趣,但也极耗时间,想要做,就得“踏踏实实坐在这去搞去做才行”。80年代初,国家的新政策提出,他想着不如辞职开一家自己的店重生之汐莲,腾出整片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在和单位拉锯一年之后,他得偿所愿,开了这家“别古斋”。
他的店一开始卖的主要不是现在的京剧脸谱面具,最初做的是泥人儿。他也极喜泥塑露水河贴吧,自己琢磨自己捏,捏大象的时候,就去动物园,坐在大象的笼子跟前照着捏。后来发现泥塑实在是有些费时费力,光一个小泥人就需要两个模具才能成型,要卖就有些供不上。想想自己对画画和京剧的喜爱,就改做京剧泥塑彩绘脸谱来卖,“也是为了生存”。
来买脸谱的多是回头客,外国人居多。“进店来的中国人一百个有九十九个不买,外国人一百个有九十九个买”。他回忆中的外国年轻人多带着一腔热情,看着中国传统文化倍感新鲜宏迪吧。抽屉里有一本画册,上面是很多欧洲国家的年轻人和老先生的合影,德国的年轻人来找老先生学画画儿,瑞士和英国的年轻姑娘戴着髯口做出夸张的表情。西班牙的记者给他拍的特写照片,被他放大后装裱挂在墙上。他指给我看画册封面上的英文,“BEIJING OPERA MASKS FRIENDS”,他说,“用京剧交朋友”。
“还是那句话,其乐无穷”,他说自己的过去时,好几次都加上这个词侠岚吧。辞职的原因,坚持几十年的原因,他都反复说“和别的没关系,就是因为喜欢”,“不忍心搁下,好像总有什么东西在拽着你”。
关老先生回忆说,开始认识好多朋友,倒卖汽车、倒卖建材钢材,他说自己干不了,就要做自己喜欢的。结果没过三五年,朋友开着奔驰路过店门口,冲他喊:“哟,你怎么还画这个呢?”

别古斋的“别”与“古”
起初聊天的时候,老先生手里的活儿也没停,正在给手里已初具面具形态的泥胚刷白。泥塑面具的成型大概需要十几道工序,每一道他都自己完成。首先是原材料泥的取材,泥需要有黏性,泥土采集回来,要过淋浸泡九尾九喇嘛,把杂草、石子全都过滤出去,成形之后拿布包起,放上一年,这样可以避免以后做面具时候的开裂。
之后用模子做泥坯,他当场示范了这个过程。从袋子中取出一块泥,用手按出扁而平的薄片,这时的手感力度决定了面具的薄厚是否均匀,成薄片后放在模具里摁实,把多出来的边缘部分用小刀刮去,再用一些泥给泥坯贴一道边儿,为了后期粘纸或者装框时更加平整。
双手在模具四处拍打,张瑶萱使得泥胚和模具脱离,之后木板覆盖模具反扣,手轻拍几下再拿起模具,即是表面平滑的一块面具泥坯。反扣再拿起的动作不过几秒,非常流畅,仿佛一个恍神之间,泥块就变幻成面具形态静静躺在桌上。泥坯面具要先阴干,再晾晒打磨,拿湿布擦光,之后涂白打底绘制。
泥塑彩绘脸谱是京剧艺术和泥塑艺术的结合。脸谱的绘制得先有京剧脸谱的图样。关老先生说,“什么叫脸谱,首先你得有谱”,他认为京剧是传承式的艺术,基于京剧的艺术创作也需要有依据才行。他曾经从京剧剧作家翁偶虹那里得来了全套封神榜的脸谱,别人都没有的图样资源,只能从京剧大家手中获得原稿,这就是传承。
认识翁偶虹先生也是巧合。关老先生刚辞职做泥人儿的时候,去看了一场人艺剧场办京剧脸谱展览,在展览现场的留言簿上写,自己特别喜欢这次展览中的脸谱,也在开店做泥塑脸谱的创作,并附上了店的地址。没想到过两天,脸谱画家傅学斌先生真的到他店里来,两人一来二去就成了朋友药易通。傅学斌是正式拜入翁偶虹门下的弟子,通过他的介绍,关老先生得以结识翁偶虹。
老先生通过脸谱认识了很多朋友,也通过朋友拿到了很多脸谱的独特资源。聊天时他正在画的一套“福禄寿喜”脸谱,即是高荣奎赠予。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套脸谱画册异形丛生,扉页上写着,“送关师傅惠存”。花脸艺术家裘盛戎的孙子裘继戎有一次来拜访别古斋,关老先生看他眼熟极度险情,但不敢确认,只在说话间引用了一句裘继戎说过的“现代京剧是脑死亡艺术”,对方哈哈大笑,他这才确定。
他澄清说自己并非“磕头”正式拜师翁偶虹。他对自己的作品的独创性有着非常执着的坚持季小薇。与其打着师从何处的名号到处招摇,不如自己做出真正出彩的作品。只要在市场上看到和自己作品同样的造型,立刻淘汰。他认为艺术一定要有个性,“我就是我”。自己把店的名字叫做“别古斋”,也是为了彰显“别”意涵中的那一点与众不同。
他的绘画、泥塑,主要靠自己琢磨。他喜欢画家白雪石的画,就自己一笔一笔去临摹。有次去琉璃厂买了一套白雪石绘画技法的光盘,回来一看和自己的画法几乎一致。泥塑也全靠琢磨,要看人体解剖,感觉眉弓、颧骨、鼻梁等等的分布。泥塑创意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取材,去琉璃厂看到橱窗里的玉雕佛像,他回来捏出一个双面泥塑,两个人物侧面拼在一起,一面的彩绘是京剧中的“招财使者”,一面是“进宝财神”,做成“一体两面”的“招财进宝”。
天南海北的人来想要拜师,都被他拒绝了。他坚持喜欢的东西完全可以自己在实践中摸索经验,这样练出的才是真正的技艺。
老先生把全部手艺传给了自己的女儿,却也因为觉得女儿还年轻,先放她出去做自己的事情,等做够了再回来守着这份手艺。他说,总得先闯荡社会,闯荡江湖,“是有这么句话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拿着彩绘笔的老先生,凌绝九霄瞬间就有了几分书剑恩仇的侠气。

谱韵·笔韵·神韵
老先生的桌子上摆着一本中医药相关的民间验方,一起来的姑娘来了兴趣拿起来翻看。得知姑娘的专业是中医之后钱智民,他说中医不错,很神圣,“中医也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以后一带一路交流陶长海 ,这些传统文化也会被世界各国认可”。
对面福佑寺门前的栅栏上挂着和脸谱颜色同样鲜艳或者说更甚的标牌绫辻行人,上面写着“建设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在明清紫禁城的西侧,栅栏的对面,这间不大的店面里,一个老人画着脸谱,说着自己是如何和传统文化产生了半生乃至一生的关联。老先生今年七十有四,他说起自己年龄时,指着墙上自己临摹画作《千峰竞秀》的落款“甲午年七秩叟”问,“你看我也是叟了,甲午年七秩叟,你们说我今年多少岁了?”
北京广播电台找老先生做过一个节目,在做节目之前,他去找高荣奎先生聊。高荣奎先生说,“我告诉你三点,脸谱是什么,首先你得有谱,有谱韵,然后是怎么运笔,有笔韵,最后达到神韵。”他的谱在,笔在,而最终达致的“神”,大概是隐去了所有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遗憾不谈,他把一直以来的历程都归因到的自己投身其中的喜爱和快乐。
“这店还是太小了,弄个三间就好了,一间放我的泥塑脸谱,一间放我的山水画,一间放我的人物画。我还画人物画呢,之前拆迁改建好多都搬家里去了,店里留下的不多盛夏的樱花树。你过来,我给你看看我画的钟馗……”
视频拍摄 / 白静
BGM / 《安静是穿越的羽衣》、《闻到秋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