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不是“战狼”也能燃陈崇荣!他是汾酒一代传奇宗师,面对日寇傲骨不屈:“不让一滴汾酒为敌所用!” 说酒-国家人文历史
20世纪30年代,日军占据了东北和华北,时局动荡,国内许多实体企业都感到生意不好做了。这种情况下,山西杏花村的汾酒掌舵人杨德龄,罗秀春做出了“不往北方销售汾酒”的决定。
他的态度很坚决:“绝不让一滴汾酒,为敌所用!”
杨德龄之傲骨,一如汾酒之凛冽。

晋商中的异类:白手起家的大掌柜
十几岁出来打工,二十几岁成为当家大掌柜,一直干到68岁。在近代山西,晋商的大本营,有这种经历的人要么出身经商世家,头脑活络,要么是官二代,拿着一手好牌。

晋商大院
杨德龄却是当中的异类。他是山西孝义县人,自幼家境贫困,离汾阳杏花村不远。那里酿造作坊多,有工作机会,杨德龄就在汾酒老字号“宝泉益”当学徒。
过去学徒十分辛苦,没有工钱,只管饭。一般履历上,干过十年学徒很正常,出师后还有两三年的考察期,考察人品、工作效率、待人接物的能力等。这些关过了还得等提拔,哪里有空缺才能轮的上你。
可是杨德龄的晋升之路却出奇地快,别人花二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他七八年就干完了视微症。18岁就当了领班,21岁升三掌柜,26岁成为当家大掌柜。
到1915年,杨德龄56岁时,别人告老还乡的年纪,他老当益壮,把宝泉益越做越大。他对杏花村小作坊和另外两大酒坊进行了合并,形成新的以“义泉泳”为主体的“一道街,一片铺,一东家”的“三一”格局。
1915年,义泉泳送展的“老白汾”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得农业展最高奖——甲等大奖章,震惊中外。


带领汾酒转型,率先在商标上印热线电话
适逢20世纪初中国社会剧烈变革之际,旧式商帮多数淹没在时代变换的浪潮之中。花甲之年的杨德龄,却带领着汾酒大胆转型,趁着时代浪潮向上而行,由传统商人转变为现代工商业企业家。
1919年1月,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在太原成立,经营方式为由义泉泳供酒,晋裕公司经销。经理均由杨德龄担任。

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的白酒企业,也是第一家白酒的现代化公司,设定了资金股份制、管理分权制、薪俸三三制、人事避亲制、新式会计制度等类似于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
杨德龄很有商业头脑,1924年我姓弗格森,他率先注册了中国白酒业的第一枚商标——高梁穗汾酒商标。商标上面印有巴拿马博览会的金质奖章,甚至颇为前卫地印上了“电话二百七十一号”。当时电话尚未真正在中国普及,杨德龄已经开设消费者热线。


注册商标上的热线电话:电话二百七十一号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一个从传统社会走过来的人能有这样的眼光,是何等的远见卓识我的超级情人。
等到1927年,因为“义泉泳”内部分歧,杨德龄经理职务被撤去。一气之下,杨德龄带走原公司半套班底,专任晋裕公司经理,结果是,这样一个68岁的老人又挑班出来创业。公司很快实现自产自销,与“义泉泳”规模相当。
傲骨不屈:“不让一滴汾酒为敌所用!”
20世纪三十年代,随着“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的爆发,中日矛盾急剧上升,日本对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侵略加剧,整个北方的局势可谓风起云涌。

“九一八事变”
由于北方市场都在日军的铁蹄之下,关于汾酒要不要接着做北方市场有了一场争论。
当时由于社会动乱,人们生活困苦,实体产业经营本身就举步维艰。这个时候再放弃大片北方市场,不免让人觉得可惜。为了保证汾酒的经营和发展,公司内部一部分人认为应该继续维持北销战略。但又有人提出,日军肆虐,汾酒不能到了日军手中。
双方争持不下时,时任晋裕汾酒公司总经理的杨德龄,作为当时汾酒公司的掌舵人间宫夕贵,在面临汾酒是否维持北销这个问题上,态度异常坚决,他说:“只要日军还在东北和华北,从此就不准往北方销售汾酒,绝不让一滴汾酒天蛇九变,为敌所用!”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
11月,太原沦陷。

沦陷后的太原
杨德龄听到这个消息后,异常悲愤,毅然辞职,他把晋裕汾酒公司托付给了许竹生经营,随后又将晋裕汾酒公司在杏花村拥有的酒厂委托朱振宝等人维持,自己回乡下(下栅村)务农。
日军占领太原后,紧接着就占领了汾阳和孝义。当时的汾酒公司有甲等金质大奖章加持,影响力很大,日军对于汾酒以及杨德龄也早有耳闻,因此日军来了一名军官亲自前往下栅村,想请杨德龄出山酿酒,说要以备日军军需之用。
然而杨德龄以年老多病为由,坚持不予配合大山樱。日军军官实在没想到,眼前这名头发花白的老头子骨头这么硬。
他们对年迈的杨德龄拳脚相加,泄愤而去。杨德龄明知日军的残暴,但仍旧不退让,即使到最后倒下,也没有给日军留下一滴汾酒千丈幽谷。
晋商的名字并非凭空而来,确实山西有许多商业精英不仅吃苦耐劳,而且具有天才的创造性的发挥,骨子里凝聚着精气神,杨德龄就是这样一个经商中的典翘楚和典范。

老梁故事汇——当家大掌柜杨德龄
汾酒之酒魂:骨子里的中国精神和品质
杨德龄的经商原则,显示了一个汾酒人在国家山河破碎之时应有的民族气节,以及全力支持人民军队抵御外辱的爱国情怀,不由得让后人肃然起敬。
同样是那位杨德龄先生,曾庄严地向中国白酒业的同行呼吁:“振兴国酒,品优价廉,信誉至上,优质为本,决不以劣货欺世盗名。”
汾酒以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著称。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的桑落酒技术就是中国最先进的酿造技术,凭借这种酿造技术,杏花村地区酒质“清比圣,浊如贤”,逐渐由浊向清转变,成酒“色近于水,酒香纯正,甚感可口”。

公元561-564年,北齐武成帝在位期间,亲自推荐汾清酒到现在河南河北交界的邺都:“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汾酒从此脱颖而出,从宫廷御酒成为了名扬天下的“国酒”。
唐时,人们言酒美者,以河东和汾地的酒为贵。慕名而来的饮者络绎不绝。李白喝后赞美:“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杜牧《清明》中的那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更是让汾酒妇孺皆知至尊兑换。
乾隆在位期间,两次御批奏折中都提到“汾酒”,“汾酒”这个名字在正史中第一次露面。李汝珍《镜花缘》第96回,列出55种名酒,将“山西汾酒”推为首位。
到杨德龄时,他总结多年的酿造心得,归纳出酿酒“七大秘诀”:人必得其精刀歌之短刀行,水必得其甘小镇飞花,曲必得其时,粮必得其实柯家豪,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至今仍是酿造佳品必须尊奉的法则。在这样苛刻的规则下,诞生了在巴拿马世博会上得到大奖的“老白汾”。
杨德龄身上,凝结着中国人报国、开拓、匠心,传承创新精神,此亦是汾酒之酒魂,在千年时光中不断积淀,得到人们的认同。
唐时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借助了回纥部的兵力。动乱平定后,郭子仪带着汾酒单骑去犒劳回纥部,其胆量震慑众人,回纥部不敢造次,双方举杯相誓,互为兄弟之邦,成为了千古美谈。

郭子仪
1937年太原会战前夕,阎锡山用晋裕汾酒招待川军将领邓锡侯与孙震,为出川支援山西抗战的川军将士壮行。抗战期间,他更是将晋裕汾酒作为抗战用酒,还特意抽调士兵们协助晋裕公司大量生产“抗日到底、慰劳将士”特制酒一直到抗战胜利,使晋裕汾酒成为最早的“军队专供酒”。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曾经亲自拟定了一份国宴菜品、饮酒名单。在这份名单中,周恩来总理亲自将汾酒点为国宴用酒,原文是:“国宴如果用烈性酒,就用汾酒。”

青花汾酒为何被欧亚经济论坛青睐为指定用酒?
2017年9月1日,汾酒集团与欧亚经济论坛秘书处的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在即将开始的第七届欧亚经济论坛上,“青花汾酒”和“竹叶青酒”将正式成为本届论坛的官方指定用酒。


作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中国白酒祖庭,青花汾酒几千年来直接定义了中国白酒工艺品质的水准和形态,是中国传统工艺智慧最具代表性的传承;得益于最严格苛刻的全球级安全纯净标准,现在又成为中国品质对标国际最高品质的标杆。

青花汾酒外包装堪称国粹的集大成者:外包装采用的青花瓷,它通过丝绸之路让世界第一次认识到了中国。包装器型由国际陶艺家“玲珑之子”王宗涛潜心创作而成中房森林别墅,传承经典“胆式”青花瓷瓶精髓的同时,又融入了中国极简审美,为东方大雅之作。
青花汾酒的瓶身正面印有书法大师苍劲有力的“汾”字,字体与瓶身相得益彰、相映生辉,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中国书法的挥洒飘逸绽放于方寸之间。挥洒在青花汾酒瓶身的,是中国人带给世界的靛蓝。冷静、理智、隽永,散发着古来有之的东方大雅。

此外,汾酒所主倡的“开拓、报国”,是中华5000年民族精神最生动的精神概括;所秉承的骨子里的“匠心”精神,与习主席最新提出的质量强国国家战略、李克强总理的工匠精神国家精神一脉相承,是深化白酒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质造的价值前提。

用中国品质守护世界级纯净健康餐桌,用中国气派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集大成的雅致、大美,以中国精神将为欧亚共话繁荣与发展提供价值主张。在“一带一路”伟大倡议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此次青花汾酒、竹叶青酒亮相欧亚经济论坛,无疑会将“骨子里的中国”更加充分地展现给世界各国,从品质到精神全力助力欧亚经济论坛。